【编者按】清明时节,烟雨蒙蒙,南粤大地弥漫着敬意。我们推出“清明的缅怀”系列报道,深情追忆与广东南粤大地紧密相连的杰出人物。他们或致力于科学研究,或深耕文化艺术,或英勇奋斗在革命前线,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卓越贡献。在这个特殊时刻,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些南粤大地的璀璨星辰,重温他们的丰功伟绩,感受他们的精神力量。他们的事迹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。“清明的缅怀”系列报道,将带您穿越历史长河,探寻名人足迹,共筑新时代辉煌。——何媒矩阵、庐江书院
▲后人所绘的杨筠松游览山水图
清明时节,细雨纷纷,正是缅怀先辈之际。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,我们不禁想起那位传奇的风水大师——杨筠松。他被后人尊称为“风水祖师爷”,名震晚唐,声动千古。
杨筠松:风水祖师爷,人称“杨救贫”,晚唐国师,把“帝王之术”风水堪舆从皇宫带出民间第一人,出生于古窦州(今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,又有称今广东高州市马贵镇一带)。
杨筠松,一个名字背后,隐藏着无尽的传奇色彩。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晚唐时期,黄巢起义的烽火连天,社会动荡不安,人民流离失所。身为晚唐国师的杨筠松,原本应在皇宫中安稳度日,但动乱的社会现实让他深感痛心。正是这场黄巢起义,促使他下定决心,将原本深藏皇宫的风水知识带出民间,以帮助更多的人找到生活的安宁与社会的稳定。
杨筠松的一生波澜壮阔,他以卓越的才智和过人的洞察力,将风水堪舆这门“帝王之术”从皇宫的深宫之内带到了寻常百姓家。他深知,风水学并非帝王的专属,而是普罗大众都应该掌握的智慧。于是,在动乱之中,他毅然决然地将这门绝学传承下去,打破陈规陋习,让风水学走向民间,为民所用。
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杨筠松的身影穿梭于山水之间,探寻着天地的奥秘。他运用风水学原理,为百姓指点迷津,帮助他们找到安居乐业之所。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,人们亲切地称他为“杨救贫”,因为他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民解忧,指引他们走向富裕之路。
杨筠松的传奇人生和卓越贡献,不仅仅体现在他将风水学普及到民间,更在于他用这门学问为人民谋福祉的坚定信念。如今,当我们站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回望,不禁感慨万千。正是杨筠松的智慧和努力,点亮了无数人的未来,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风水学遗产。
杨筠松的著作有《疑龙经》、《撼龙经》、《立锥赋》、《黑囊经》、《三十六龙》、《青囊奥语》、《一粒粟》、《都天宝照经》、《天元乌兔经》、《葬法倒杖》、《天玉经·内传》、《天玉经·外编》等。这些作品都是他在风水学领域的重要贡献,其中《撼龙经》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,是龙脉风水最权威的经典之作,在风水学中具有很高的地位。同时,《疑龙经》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,全书分三篇,介绍如何根据山水地势寻找龙脉,对于风水学爱好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。
然而,也请注意,由于历史久远,部分作品可能已经失传或者存在不同的版本和解读,因此在研究和阅读时需要谨慎对待。同时,对于杨筠松的著作和风水学理论,也需要结合现代科学和实际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和应用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杨筠松以风水祖师爷的身份,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。他将原本神秘的“帝王之术”变为民间智慧,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运用风水学,从而找到自己的福祉。他的学说影响深远,为后世的风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,也使风水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,深入人心。
概括杨筠松一生的成就,可以说他是风水学的传承者与普及者,是晚唐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。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,将风水学从皇宫带向民间,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门学问。他的贡献不仅在于风水学的传承与发展,更在于他为人民谋福祉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。杨筠松,一个名字,一个传奇,他的一生,就是一部风水学的历史长卷,熠熠生辉,永载史册。
【百科】
杨筠松(834年-900年),名益,字叔茂,号筠松,后人也称为“杨救贫”。今广东信宜人。唐代风水大师。
杨筠松精通堪舆术,唐僖宗时期被封为国师,官至光禄大夫,掌管灵台地理事。其趁唐末之乱,隐居于沙河杨仙岭,把官中风水文献带出,在赣州一带广为传播。杨筠松在赣州的时间长达26年的时间里,主要活动于赣州杨仙岭、宁都黄陂、兴国三僚村。杨筠松在到达赣州后,忆及前悉的梓山乡黄禅寺,而反道奔赴黄禅寺。不期而遇隐居于黄禅寺的曾文迪,收曾文迪为徒。还率其高徒曾文迪协助卢光稠扩建赣州城,为虔州古城扩建选址布局。后杨筠松病逝于于都药口坝。
杨筠松在三僚带徒授业,三僚村后被称为“中国风水第一村”成为“堪舆文化的发祥地”,“世界风水文化爱好者朝觐的圣地”。杨筠松在堪舆学的基础理论学说经过发展,逐渐演变、形成风水地理的“形法理论”,后世堪舆界尊称杨筠松为“形势派”或“江西派”亦称其为“赣派”的风水地理祖师。杨筠松的诸多著作被悉数收入《四库全书》,其中《撼龙经》更是形势派风水鼻祖的代表作,此后的风水术中崇尚理气的一派都推崇他的理论,在唐以后乃至清代的不少风水著作中都以杨筠松为宗,可见杨筠松思想影响深远。
杨筠松著有《撼龙经》、《疑龙经》《青囊奥语》、《天玉经》、《都天宝照经》、《龙脉经》、
《二十四山》、《画夹图》、《四大穴法》、《立锥赋》、《拔砂图》、《胎腹经》、《望龙经》、
《十二杖法》、《葬法倒杖》、《金刚钻》、《三十六龙》等书;《总索》又名《黍米珠歌》其书出自杨筠松秘授曾(文辿)、刘(江东)、胡(矮仙)、丰(曲脚)四徒之《金国经了谭教家》演其义而著出,坊本多种择善者录之。刘江东即刘七碗,号江东,江西于都人,传次子刘颖及女婿谭文谟。谭,二十八世孙敦素;以子尚幼,恐失传,授孙婿刘基,信木有刘基之《跋》。
联合出品:何媒矩阵、庐江书院
联合发布: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、《时代中国》杂志
策划记者:何金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