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哈弗官方为旗下一款全新SUV在线征求网友意见,投票取名。在备选名称里,“哈弗大狗”受到了广泛喜爱,投票数堪称“一骑绝尘”。
正当大家都在猜测会不会只是个吸睛噱头时,投票截止,尘埃落定,“大狗”喜提冠军。
如此直白用“狗”做名字的,似乎真是头一回,而这一自带营销属性的称呼,也让这款新车,还未上市,就先火了一把。
起名这件事儿,背后奇奇怪怪的逻辑,难道是门玄学?
「跟风的PLUS,流水的Pro」
要说我最反感的车型命名方式,当属我们中国品牌中盛行的PLUS系列。对于车企来说这可能是最省事,最能表达车型改款的命名方式,但我看来,这完全是一种偷懒的做法,你以为你卖的车是手机吗?
以荣威为例,旗下当家SUV荣威RX5问世多年,后来出了RX5 MAX,你以为是新款RX5?其实并不是,它是定位高于RX5的另一款车型,而新款的RX5,其实是RX5 PLUS。搞得人云里雾里不说,我更好奇接下来如果荣威RX5再换代,是要叫RX5 Pro呢?还是RX5 PLUS+呢?
类似的命名还有比亚迪,其实比亚迪自己的车型系列还是很有特点的,以中国历代朝代为车型系列,不但非常有中国特色,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但到了每款车型的细分车型,比亚迪的命名方式就有些捉襟见肘了。比如比亚迪宋,作为一款紧凑型SUV,升级车型叫宋Pro,但它的MPV车型叫宋MAX。也许比亚迪自己也怕乱,所以在年代款更新时又用2019、2020款来区分新老款。
其实我想说,一款车的命名,其实非常考验一个品牌的文化底蕴,好的车名不但朗朗上口,利于传播,更能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许多经典的车型都有一个如雷贯耳的车名,虽然历经更迭,但是名字始终如一。而我们中国品牌缺少的,一是时间的积淀,二是品牌文化的传承,所以,我们的车型往往就和它们的名字一样昙花一现,难以流传。
「起名是学问,改名也是学问」
名字这个东西啊,对于车企来说不仅仅是个代号,也是很好的营销手段,尤其中国人十分看重字里字外所蕴含的意义,所以如果一个品牌的中文名称能起到人心坎里,那这个牌子在中国就已经成功一半了。
估计提到巴依老爷很多人都耳熟能详,但你能想到在九十年代的BMW在中国叫做“巴依尔”么?虽然它听起来和巴依老爷差不多,但知道的人肯定不在多数,毕竟这个音译读起来着实拗口,所以后来BMW便将中文名改为了“宝马”,不仅读音上依旧有相似之处,还有汗血宝马的寓意在里边,从此变成了人们中意的坐骑。
有像宝马这样成功改头换面的,那就一定有改的灰头土脸的,比如雷克萨斯。早年间的凌志在中国绝对算是一个大杀四方的品牌,凌云壮志便是它的名字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。
(曾经的凌志LS400)
不过那时候都是民间叫法,等2001年Lexus官方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才发现“凌志”已经被注册,所以干脆音译成雷克萨斯,而名字这一换,少了气势,也失了民心,在很长一段时间被BBA按在地上摩擦。
所幸在经历了数年蛰伏后,雷克萨斯又重新站起来了,但在我耳边依然能够听到那些车圈“老人们“还是习惯称呼它为“凌志”,足以见得一个得人心的名字,影响是多么深远。
「动物名用好,也可以很有“逼格”」
哈弗新车在网络征名的一系列骚操作,怒刷了一大波屏。新名字“大狗”自然一石惊起千层浪。但其实汽车界以动物命名的车型并不少见。像是蓝鸟,捷豹路虎,蝰蛇等等,真是各种飞禽猛兽应有尽有。今儿个说几个典型的。
甲壳虫
诞生于二战时期的甲壳虫,是1936年由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·保时捷设计,而这台车最开始的命名是VW1。
但直到1967年,德国大众才真正在官方意义上将这台车命名为Beetle(甲壳虫)。
野马
用现在的话来说,福特野马绝对可以算是火出圈,而且一火就是五十年。毕竟谁不想要一台上得厅堂下得厨房,还身材火辣的女盆友呢?
大黄蜂
早在1966年,第一代雪佛兰科迈罗发布的时候,对标的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野马。
而当记者问到英文名字Camaro有何特别的时候,雪佛兰给出的回答是:“Camaro是一种小而凶猛的动物,但可以吞野马”。而且科迈罗的内部代号为豹子,嗯你品,你细品。
(第一代科迈罗)
事实上用动物命名也不见得多low,其中有些车还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经典。诶?不过,美人豹是什么鬼?不美也不像“豹”,乱入乱入。
「投国人所好可能更有前途?」
一款车在中国市场如何命名是件很考验主机厂智慧的事,尤其对于出生海外的“舶来品”。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外的文化和认知差异,很可能因为“一字之差”而被打入冷宫;反过来,一个寓意美好的车名则会大幅提振国人对其好感度。
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奔驰“250系列”了。
在海外,2.0T中功率的奔驰车型被定名250,但众所周知,这个名称在国人心中还隐含着另一番意味。因此,奔驰很有自知之明的将名称改为了260。再例如奔驰迈巴赫S650在国内被更名为S680,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厂家为了迎合国人对于吉祥数字“8”的偏爱而刻意为之。
当然,也有个别品牌血液中流淌着倔强基因的车企执意要将车名统一化,比如马自达,其先后把(日售的)“德米欧”、Axela(昂克赛)以及旗舰车款ATENZA(阿特兹)统一命名为马自达2/3/6。
看完以上三个示例你有没有发现一些规律?那就是欧洲人,尤其是德国人对中国人购车心理的揣度相较美/日/韩更加透彻,这也造就了其在中国市场庞大的市场占有率。
「“蹭”热度的车名,DUCK不必!」
26个英文字母,9个阿拉伯数字,它们的组合,可以制造无限可能!可偏偏某些自主品牌,就喜欢“蹭”!
比如汉腾汽车!它主打的SUV车型起名X5、X7,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蹭的是什么牌子,而在汉腾之前,众泰旗下大迈汽车主打的SUV也叫做X5、X7,这还不算完,抄袭了宝马外观内饰的斯威汽车,它的SUV也叫X7,这……这难道是山寨与山寨之间的情感延续心照不宣?真是臭味相投啊。
除此之外,在去年我测试了一款车——RS-5,怎么样?是不是代表性能?颜值?科技?如果我说这是一辆宝骏,你会切出视频拉黑并举报我吗?
汽车的起名是一门学问,好的名字会给这辆车加不少分,而像以上这些名字,虽然会让人记住,但结合品牌自身,抄袭味又浓了三分,所以已经模仿它的脸,就不要在模仿它的“面”,想制造话题,学学隔壁起个“大狗”名多强!大驴、大猪、大蚊、大蛆这些还没有被注册,汉腾、整体、斯威,宝骏,你们有没有兴趣?
评姐有话说:
中国人取名,喜欢寄托大志,比如“建国”,又或者图贱好养,比如“狗蛋儿”。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人身上,似乎在一些车企身上也看得出端倪,然而有时候可能经常事与愿违。(我这里并不针对理想蔚来和前途什么的品牌哦)
评姐不否认,一个听上去还不错的名字,可以让一款车更容易被记住,被传播,但归根结底,能够成为经典,靠的还是它本身的品质实力。与其把宝押在取名上,不如咱们还是用硬核实力说话比较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