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水地理之寻龙点穴法
寻龙序
寻龙祖、寻龙格、寻龙(扶山龙)、寻龙(寻主龙)、寻龙沙、寻龙水、寻龙局、寻龙明堂、寻龙点穴。
关于寻龙很多风水布局网、以及风水大师都在寻找各地留题:如高州番鬼局。
寻龙寻山寻祖宗,寻得龙祖是祖宗。祖有高低方与正,方圆百里我最尊。尊尊分出三个孙,叠叠开花丁为贵,贵上人丁为最多。节节生峰人最贵,气吞长浪贵更贵,只是贵上人丁不多见。层层开胀富且来。
寻龙寻山寻三格,三格合一第一格(财丁贵也),三格合二第二格(财丁贵得二者也),三格得一第三格(财丁贵三者得一也)。三格以外不上格(财丁贵外平安也)。
寻得龙格寻龙山,格带山龙数十里,十里相送十里迎,此是真龙行度处。如高州番鬼局。
寻得扶龙寻龙沙,穴在中间沙在傍。龙尽之处气必止,气止之处有水藏。藏水之内成明堂,明堂之外生成局。
龙祖也就是太祖山,然后经过少祖山、父母山,变身和剥换,隐隐约约行走,然后经过反复开屏列帐,蜂腰鹤漆穿帐过峡,形成束气,入首突起穴星沙交水会阴阳交配,前包后裹化气结穴,这一过程就是龙行的过程,也是寻龙的过程。如高州番鬼局的马蹄岭就是太祖山。
太祖山即是龙的祖宗山,即是龙的发源地。他屹立在万山群岭之中,巍然高大,耸入云霄,如龙楼宝殿高高耸起,树木茂盛,常有云雾紫气潦绕。山青水秀甚是秀丽壮观,有龙楼、凤阁、天池、天梯、护卫等。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到达山脚下远眺好比进入仙境一样,使人心旷神怡寻太祖山就是寻祖认宗;看太祖山之贵贱美恶,可知其龙的气势与福禄效应。
少祖山是顺着太祖山行出的一条龙背(山脉),经过一段起起伏伏,弯弯曲曲,或小或大,形如蛇行一样左右摆动,有时,突然变小,又变大,有时突然鼓起一个球状而且左右有山脉护送,行程渐渐由窄变宽,由宽变窄等千变万化的形状,一言难尽。不过二、三节处,忽然突起高大山恋,此山就是所谓的少祖山。
父母山我们从太祖山乘风而下,长驱直池,经过不断的连绵起伏、跌顿、行至将近结作处又起高峰,高耸鹤立于群山之中,这是少祖,自此一路而行又经过不少起伏,曲直,左右盘龙,或大或小,直到玄武顶后一节之星峰为父母,父母之下的落脉处为胎,其下之束气处为息,至此再起星面,则玄武顶为孕,结穴处为育。
龙的出身和人的出身也一样,有富贵贫贱,有凶恶善艮之分,奸邪者祸国殃民,正直善良者,天下受福。善良富贵之龙的特征前呼后拥,生动活泼,草木葱郁,灵气活现,给人一种以美丽宏大,无限活力,充满希望的感觉,催人奋进,忘我追求。凶恶龙的特征巨石磷峋,草木稀少左崩右缺,满身尖利,凶气迫人,孤家寡人,给人的感觉是寒气迫人杀气腾腾,无情,恐惧等等。贫贱龙的特征是:硬直、懒惰,草木枯死,孤独,给人的感觉是心灰意冷,涣散,没有希望。
龙的剥换就是变化,天地之变化,无穷无尽,有好的变坏,也有坏的变好,龙的变化,是山水秉承天地日月之精华在演变。玄妙之间,即是吉节祸福。应验之机,杨公说:"一剥一换大生细,从大剥小最奇异,剥换退卸见真龙,小峰依旧狼星起。剥换如人换好装,如蝉退壳蚕脱衣。
开屏列帐,(如高州番鬼局)穿田过峡。有的数十里或五、六里,有的有一、二里。龙以开帐穿心为贵,金木为上,水星次之,中出者为上两边出者次之,巨石在右为天关,在左为地轴,形似龟蛇,串珠印剑等格尤妙。还有开帐穿心须是旁起,而肩末如弓稍,横铺阔远,环抱有情开帐的种类有如下几种:十字帐形、丁字帐形、出帐贵人、入帐贵人也。
真龙过峡,好象人的喉咙,是致使的地方,是龙的真气聚泄的地方,所以风水师地辩认过峡非常重视。峡也有吉凶之区别,蜂腰鹤膝最贵,忌风吹,水劫,所以真龙过峡必须有迎有送,有扛有夹,护卫周密,分水清晰,避免风吹水劫。如下是审峡定穴的几种情形。1、峡正出,则穴亦正,左出,则穴居左,右出则穴居右。 2、正出斜过者,则穴亦正出而斜倒,侧出而正过者,则穴亦侧出而正倒。3、透顶出脉者,则穴居脚下,脚下出脉者,则穴居顶上。 4、山护者,穴结山薮,水护者,穴结水边。5、去山小而无迎者,气将欲伏,其结穴于近处,去山大有迎者,气正发其穴必结在远处。6、峡中左砂短,则穴前左砂必先到,峡中右砂短,则穴前右砂必先到。峡的种类很多,有阳峡、阴峡、曲峡直峡、长峡、短峡、阔峡。
龙的入首看龙的美恶和贵贱,更主要的是从入首后二、三节,四、五节内,或者至少祖山这段距离最重要,好龙必须要近穴,所谓来龙看到头,就是这个道理。来龙入首,有远龙来得不好,将要入首近穴时剥变为好龙,是吉地。在广西风水留题、广东风水留题图都符合这种格局。
入山观水口,登穴看明堂。同祖论龙、同龙论格、同格论局、同局论明、同明论穴。这寻龙点穴如此也。
一、寻龙脉
龙就是山脉,山脉何以龙名因其形象仿佛也,真龙忽起忽伏忽隐忽现忽大忽小.山脉亦然,远则绵延千里 ,近则数十里或数里 .寻龙先寻祖与宗,再分少祖少宗,最后至父母.去穴近者.所关祸福亦近所以论祖只自少祖起,舍是其远祖也.
大凡龙气长则福泽亦长.龙气短则福泽亦短.在高山之龙看起伏,平地看收敛.至于平洋则高一寸为山,低一寸见为水,有水流不过处即是龙脊,亦必有高显为祖宗,此为龙法之要旨.
龙有真龙、横龙、骑龙、回龙之别,龙之贵贱取决于来龙祖山,辨龙贵贱要形气并重,寻龙先识行与止、来去与分合,龙若出动,必有自然之势,必有分水以导之; 龙若停止 ,亦必有自然之水以界之 .有合无分则其来不明,有分无合则其止不真.细辨水之分合,即识龙之起止也.
若见山势雄伟挺拔俊秀者,大抵为火星所结,龙由此处中心出脉辞楼下殿,穿帐过峡,其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,层层剥换方能自老变嫩、自粗变细、自凶变吉。此为龙脉而即起,行迹其微,两旁偶有遮护,亦仅之避风吹而已。若非著名地师往往忽略不见。至以过峡,是原龙脉真龙发现处,寻龙者务须特别留心。
龙峡有各种形状,当推蜂腰鹤膝为最真,余则穿田过十数种。峡之名称名虽多,而峡之行迹总以活动秀丽细短为美,散漫翁肿、偏枯粗直为恶。又忌穿凿挨坏,不被风吹,又须外砂来扶,如入首字向要与过峡之字向相同,要知穿心开帐为少有之贵格,并不多见,或仅见二三节非常难寻。善看地之地师与人看穴而只求龙真穴的便为吉地,不必定求开帐穿心也。
至于过峡为龙脉真情发现处,所以真龙必有美峡,美峡必有贵地。因此寻龙当以识别过峡为先,既识峡之美恶,则龙脉之吉凶富贵、融结之真伪皆可类推而知之矣。
二、寻穴证秘诀
点穴先寻穴证,凡真穴结穴处,必有朝显的佐证。在穴前四周,要朝山秀美,两旁龙虎砂环抱有情,明堂水聚势旺,三者当推朝山为最要穴前之山叫朝脉,以近案有情为主,朝山高则宜穴高,朝山低则宜穴低朝山近巩被凌压,穴宜上聚;朝山低巩防气散,宜就下砂寻穴。
寻龙点穴中的龙亦即山脉也.按其所处地貌形态有高岗龙,平岗龙,平洋龙之分.山脉或起或伏,或跃或腾,或盘或距.山脉可以渡海,过湖,穿田,过峡,起伏升空,可以渡海,过江绵延数千公里.如我市龙脉皆从大别山而来,绵延百里,渡过长江逆江而来,止结于西山.
龙或隐或现,或断或续.龙导生气行走,气随龙脉行转.龙长生气亦雄厚,龙短气亦短.所谓“千里来龙,千里结穴;百里来龙,百里结穴”是也.
术家按龙脉起伏形成,将山脉综合概括为如下九种:
一回龙:形势盘旋,回首舐尾,如盘蛇,如虎之摆尾.
二腾龙:形势高远,险峻耸立,如腾如跃,如人之奋起.
三降龙:形势耸秀,从天而降,或落于平原,或落于山岗.
四生龙:形势秀美,生动活泼,形态婉转,活灵活现.
五飞龙:形势奋翔,如鹰展翅,腾空而起,飞翔云端.
六卧龙:形势蹲踞,安稳止息,如眠如弓,如虎伏,如象驻.
七隐龙:形势跌宕,脉理隐延,或隐呀藏,或断呀续.
八潜龙:形如潜伏,或潜于水,或沉于田野,蓄势待飞
九游龙:龙形张牙舞爪,行龙摆尾,左窜右行,无意停顿.
第一节寻龙识脉-------太祖山
寻龙点穴必需分清龙的真假,真龙发富发贵,而假龙则主贫主贱;地师入山寻龙,主要是在众多山岭中找出真龙所在.地师携带罗经入山,追寻真龙去脉,点穴便可得心应手.
第一节.寻龙点穴---太祖山
龙脉起祖初发之山,必高大雄伟,山高万韧,气势非凡.龙楼宝殿势难攀,此处名为太祖山;若用端方孙必贵,亦须剥换看波澜.
太祖山,山形大多尖高,石骨崎峋;若登临其上,便会发现其附近的许多不同直向的山脉,皆是从太祖山分支出去的,俨然成群山之首.
什么是龙楼宝殿?
龙楼:太祖山峰高尖挺拔,谓之龙楼.
宝殿:太祖山峰若低平圆浑一点谓之宝殿.意即皇宫殿宇一般.
太祖山挺拔雄伟,远看山峰有如龙楼宝殿一般巍峨壮观,附近群山有如护从般侍拥有势,便可断知这太祖山的龙身资显,而由它分化出的龙脉亦多贵显.正所谓:“若祖端方孙必贵”.
太祖山分出多条不同走向的山脉,每山脉均有不同的形态和气势.地师要运用扎实的知识功底及经验,从中追寻生气充盈的真龙脉.
我国之龙脉,皆由昆仑山发脉,故昆仑山为太祖.将在后节介绍我国龙脉走势图,以供本室弟子门生作参考,若精学,神州大地,山川灵秀何愁不相逢.
见图如右:
第二节寻龙点穴----少祖山
近穴名为少祖山,此山吉凶录相关;
开睁展翅为祥端,低小孤单力必悭.
龙脉从太祖山发韧以后,一路蜿蜒起伏,再起星峰,即为少祖山.
太祖山初发韧,内蕴之气尚未十分显现,难于判断龙脉搏的真伪,较易掌握.太祖山石骨嶙峋或山高万韧,气粗博杂,或草木不无,躯颜不润,生气延至少祖山茂盛,或山青木秀,血肉灵动,内气外显,是真龙,假龙,有用,无用即可分明.
如果从太祖山发脉以来,细分的话,还可分为太宗山,少宗山,等.不一而举了.
少祖山以秀丽饱满,神完气足为吉;若是低少孤单,神乏气促则不妙.
少祖山因与穴星相近,帮此对穴星的影响相当大,倘若少祖山吉,则其附近会有吉穴;否则,少祖山凶,附近便不可能有吉穴.
少祖山距穴近者,关祸福亦近,与穴远者,关祸福亦远.论祖以少祖为主,不必再推其远走了.寻龙亦同样以少祖为主.少祖山贵显,其穴必真而贵.
山随水转,水随山走.山水交合,一路相生而来,山得水滋润,血表方华秀.龙之来势,水以行导,龙止,必有水界之.山发,必水之所分.龙因水界,气旋而止.龙水趋向何处止息,砂水有情,堂案美妙,气之可聚,方是吉穴也.
回龙顾祖者,龙身曲折而环,常有祖山作案,收本身砂水,其力不可小觑.
第三节父母山
问君何者为父母,穴后巍峨耸一山.
前后相生不相克,儿孙赴举不空还.
龙脉一路伸展到尽头,止息之处的山,即父母山,一般父母山下,便是结穴所在.
父母山即穴后玄武山之后山,穴中所来之气,正是此山气脉.父母山下发脉处为胎,禀受父母山之血脉精气.
穴星是由父母山孕育出来的,故此父母山对穴星有着直接的影响.父母气势则胎血气旺,后气充盈.
鬼砂:穴后之砂谓之鬼,横龙结穴必须有鬼乐山山托撑.
乐山:穴后之托撑山,不论远近,横龙结穴,无鬼乐,则不能结穴.
如图:
第四节寻龙点穴----穴星
穴星是指父母山下结穴之处.
股息之同一线长,万钧之力此中藏;
苟无束气何能结?漫散无收定不祥.
这是千里来龙止息之处,亦是龙脉生气凝聚之点,这是寻龙点穴中关键的一环,正所谓“万钧之力此中藏”,倘若点得真穴,俏受得这万钧之力的生气,则发福甚大.但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,倘若点得穴信不慎发生偏差,便前功尽废了!
穴星附近一定要砂环水抱,使穴地凝聚的生气不致散泄;若是砂飞水走,毫无关连,则会是“漫散无收定不祥”了!
“穴的”古人把箭靶的中心称为”的”,射中靶那样称为“一失中的”而风水学上,在龙脉生气凝聚之处立坟安葬,也必须要一矢中的,否则,便会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.
倘若点穴能一矢中的,受正千里来龙所引导而来的后气,即正受.必定享福深厚而久长.>云:“特至为正受之穴世罕有;万水千山给我坟,儿孙庆泽壤久.”>亦云:“正龙正受,宝贵长久.”
寻龙点穴则此穴如何点呢?穴地附近之山水形势,尤为紧要,堂局要完美端正,“砂环水抱”,关联周密,生气才得以凝聚,若“砂飞水走”,穷山恶石,后气不聚,呀无后气,根本不用费神寻穴了.
古经云:“覆宗绝嗣,多因水尽山穷.灭族亡家,总是山飞水走不问何方,允为凶兆.”意思是说山穷水尽,山飞水走之处,均不适宜立坟安葬的.
第五节寻龙点穴------过峡
过峡即是龙脉转顿跌宕之处,为峡;为龙低谷处.好比波浪之低谷处.
峡乃龙身束气咽喉也,从太祖山发脉过来,层层跌宕转折,脱御,到来结穴,有一个峡,有过二个峡或三个峡不等.但主要最密切相关的是到头结穴这一个峡.好比孩童禀受身边父母家庭环境影响最大一样.其祖上宗亲则对其影响甚微.
个字中抽,一线过脉处,为峡.峡的长度不一,有一里长,有二里长或更长不等.
古经云:峡者,龙之跌断、细嫩而脱胎换骨,剥换有情,将老龙身上煞气脱御,抽出新脉,乃龙之精气收敛,亦为穴之咽喉.非贵龙无有此作.龙无峡而力不而力不束聚,而脉气亦不真显.
峡即龙身之凹处,两峰之间低谷是也.寻龙点穴最讲究龙峡有情.则龙生动,主富贵无议..
寻龙点穴中则龙脉生气婉转曲折,顿跌起伏,穿河渡水,或入田园,或入泥泽,或行高岗.行走奔腾变化万千,气脉似断非断.因而有水峡、泥峡、田峡高岗峡之分.
水峡,即过峡处是水.龙行潜于水,过峡低平聚水,后又起高峰,再续脉搏气前行.
田峡,龙行田地平原,不露脉迹.似断非断,腾伏蕴积,力量非凡.
高岗峡,过峡处稍高,显露脉身.
峡宜低、窄、短、护.
喜低:即过峡越低伏越好,甚至于低水平,或与平田同.风吹水劫则气散.低则藏风,高则露风,风吹则龙寒,水劫则气弱.
喜窄:峡越窄越好,龙行千里而来束气过峡,真气收敛,窄则有力,内劲十足,阔则散漫无力.好比生气挤在一线上,如一根带子束腹,越窄越有力度.
喜短:峡有一里,二里长或更长不等.太长则脉气易散耗,生气不接.短则力劲,长则力漫.
喜护龙行开帐,抽出新脉搏.转关出峡最怕风吹,即龙寒,入首结穴处尢嫌水劫,即气弱.过峡喜砂体围护,犹如贴身之护卫送行;又或有接迎之砂前来夹应,不离左右,最是得力.
总之,在寻龙点穴中过峡处宜低不宜高,宜近不宜远,宜窄不窒宽,宜细不宜粗,宜短不宜护,宜护不宜露.
古经云:在寻龙点穴中专看龙过峡,峡与穴情一般法.过峡有扛则有护,免致风吹脉脊露.过峡无扛又无护,风吹气散龙虚度.过峡宜短不宜长,长则力弱气已残,过峡宜细不宜粗.粗则气浊穴已无.
古经云:过峡风吹不可当,尢嫌直硬大而长,两边护送如周密,前而定知有栋梁.
过峡有正过、侧过、斜过,立穴亦斜,过侧过,立穴亦侧.
论脉有长短正倒过之不同,泥田石水之不一.乘其脉气,则是最关键的,高则斗煞,低则脱脉,气脉不接.
善寻龙者,须体峡之奥妙;善审峡者,穴中之情形自可知.故寻龙必留心细察其峡;不拘阴脉,喜重重包裹,忌风吹水劫.呀有送有迎,或有迎无送.与到头结穴那一个过峡最为相关.
峡石,结穴处亦石,过峡处石头是圆的话,结穴处石头亦是圆的,过峡是水峡(田水亦同)结穴就结水边.过峡为土峡的话,色青红黄白黑,穴内之土亦青红黄白黑.
所以过峡,与结穴处尤为相关.龙无过峡即为砂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