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思想播报
编辑
如生者的居室与死者坟墓置于不适当的地方,各种灾害将祸及居者与墓中死者的子孙;反之,吉地将带来禄寿与福祉。每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地势,局部地势制约着各种自然之气,人们根据当地的地势,调节和选择位置,获得所向往的和谐。由于风水的影响而形成的山岳形态、水流方向,是最重要的;建筑的高度与形态、道路和桥梁的方向,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因素。此外,不可见的气的力量和性质,时时为天体的位置所左右,所以从当地观察的天体方位也必须考虑在内。位置是极其重要的,对于不吉的位置,可以通过挖穴、堆丘或其他措施来变化、改善风水。
历史播报
编辑
风水说的思想很古老,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。
《管子·水地》认为,地气犹如人和动物的脉络,是流通的。前2世纪,风水说已广泛普及。至汉代,风水说已很发达,代表人物青乌子著有《葬经》一书。魏晋时出现了管辂、郭璞这样的风水大师。
郭璞著有《葬书》。从晋代开始,“风水”成为通用名词。随后出现的风水师中影响最大的是唐代的杨筠松。明清时期,风水说盛行。风水说是中国古代“天人合一”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,然而由于受到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,风水说在技术与解释层次上迷信与科学的成分混杂。
中国古代人民受风水说的影响很大,人们一般偏爱蜿蜒的道路、迂曲的围墙和多姿的建筑物,盖求其适合山水景色,而不是支配它们。 [1]